Thursday, February 3, 2011

Phil Ochs

旅居美國的朋友剛看完一部描述六十年代美國左翼政治歌手Phil Ochs的紀錄片《 Phil Ochs: There but for Fortune》,他說這部戲本身一般,但此君魅力不凡,問我知不知道他是何許人,說來失禮,除了對他名字在點印像外(還是因為他這個比較奇特的姓氏),知道他是位歌手外,其他幾乎一無所知。但其實他作的某些歌曲,一直被當代民歌手翻唱,例如影片名字的「There but for fortune」一曲,我一直以為是翻唱的Joan Baez原作,這歌要嘴嚼歌詞,甚具力量,大意是我同你今日好好彩無穿無爛企喺度,世界上有些人連家國都沒了。




很多人把他跟同期的Bob Dylan比較,Ochs的才情實在不輸於他;嗓子呢,well,當然要比Dylan好得多,而朋友加多一句:這哥兒比Dylan要帥上一百倍,可是人氣名聲差得離天百丈,而這兩位反戰才子曾經想過合作,卻就是合不攏來,可惜。Ochs其實也想紅,他知道如果他紅了他歌裡訊息能傳播給更多的人,但他也抗拒走紅,因為他知道這樣子的話他的訊息就會變了質。這些內心交戰也反映在他的精神狀態,除了鬱躁症外還有酗酒的問題,最後在35歲之年上吊自殺。

朋友強烈推介片子開端那首「When I'm gone」,新年流流講這些話題好像不太好意頭,但我著實是被觸動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